2500年来,成都的名字一直没有改变过,这在我国所有的古老的大城市中是唯一的一例。就连过去长期作为护城河的府河和南河的走向,也仍然清清楚楚地保持了千百年来极有特色的形状。辉煌的古蜀国文明、神奇的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,以及近年发现的比三星堆还要早的宝墩文化,都无一不在诉说着成都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显赫地位。

  如果展开一张成都中心城区图,在府河和南河的怀抱中偏西的位置,会看到一片形似蜈蚣的街区。这片区域东起东城根街,西至同仁路,北到西大街,南临金河路、少城路。“蜈蚣”的头朝下,就是现在的金河宾馆附近;“蜈蚣”的几十只“脚”沿着长顺街两侧朝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伸展开去。这片纹理独特的地方,就是形成于清初时期的满城,又叫少城。当时少城是八旗官兵和家眷居住的地方。清人的《竹枝词》曾经这样写道:“满洲城静不繁华,种树种花各有涯。好景一年看不尽,炎天武庙看荷花。”少城生活的幽静舒适跃然眼前。

  如果把《竹枝词》的头两个字“满洲”换成“锦官”,意指如今整个成都,那股散淡的味道倒也贴切。作为西南地区中心城市,成都当然也有她快节奏的一面,然而这里的人们深谙“快城市、慢生活”的精髓,常以休闲之名,享受生活之实。

  宽窄巷子包含的宽巷子、窄巷子和井巷子位于原来少城的西南角,当初它们并不是重要的几条胡同,然而正是它们长期的平民性,使它们在历史的巨轮下得以幸存。经过改造和修复,于2008年正式开街的宽窄巷子,现已成为老成都的一个缩影,在历史与现代的结合中呈现着成都生活原汁原味的风貌。

  来到宽窄巷子,选一个安静的院落或一把临街的藤椅,坐下来晒晒太阳发发呆,喝一杯茶,听一段戏,掏掏耳朵,聊聊往事,享受安逸,享受踏实,这便是一个典型的成都味道的休闲日子了。

  对游客的友情提示是:小心你可能会心里长草,脚下生根。留下来?未尝不可。成都,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,宽窄巷子就是她的客厅,大门永远敞开,随时欢迎你来融入最成都的生活。